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YKlbyZv8AQAt 2023年11月02日 38 0



文章目录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


    abstract

    • 极坐标系@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变换公式
    • 直角坐标平移公式
    •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 圆的极坐标方程
    • 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平面上的极坐标

    • 在平面上取:
    • 一个顶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02,(称为极点)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02点出发的一条射线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04,(称为极轴)
    • 一个长度单位
    • 计算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
    • 这四个要素合称为一个极坐标系

    极坐标

    • 和最常见的直角坐标系一样,极坐标系也是一种坐标系
    • 极坐标系上确定一个两个部分:极径极角
    • 平面上的任意一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05的位置可以由线段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06的长度(极径)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07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08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06的角度(极角)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0来刻画,记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1

    极坐标中位置和点的对应关系

    • 在极坐标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2中,一般限定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3;当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4时,就与极点重合,此时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0不确定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6时,规定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7就是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8,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19;即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20在与极轴成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21角的射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它到极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02的距离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23
    • 在通常情况下,总认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24,只有在事先说明的条件下,才允许取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6
    • 坐标确定唯一一个位置:给定点的极坐标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2,就唯一确定了平面上的一个点
    • 但是平面上的一个点的极坐标并不是唯一的,他又无穷多种表示形式,因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0是任意角,终边相同的任意角有无穷多个
    • 事实上,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2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9代表同一个点,其中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30整数
    • 因此,平面上的点与它的极坐标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是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不同之处

    极坐标的常用限定

    • 若限定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3,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32,则除了极点外,平面上的点就能与它的极坐标构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极坐标描述对称点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2关于极轴的对称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34,
    • 关于极轴的垂线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35的对称点是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36,
    • 关于极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37的对称点是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38

    极坐标变换为直角坐标

    • 设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39的直角坐标和基坐标分别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40,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41,则: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42;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43;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44;
    • 这里r表示极径;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0表示极角;结合三角函数的定义,直角坐标用基坐标表示为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46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47

    坐标系间同位置坐标的变换

    极坐标上建立同原点直角坐标

    • 设在平面上取定了一个极坐标系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08,以极轴作为直角坐标系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49轴的正半轴,以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50的射线作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51轴的正半轴;以极点作为坐标原点;长度单位不变;即可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上建立常用极坐标系

    • 以直角坐标系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52为参考,选出一个点作为极点,且极轴方向通常是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53轴正方向,单位长度不变,建立极坐标系
    • 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54为极点,以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55轴正方向为极轴方向,单位长度不变,建立极坐标系
    • 一般地,以直角坐标系上的任意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56为极点,以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55轴正方向为极轴方向,单位长度不变,建立直角坐标系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 由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若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58在: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0终边上,且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60,则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61的直角坐标用三角函数表示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62,其中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63
    • 对于极坐标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2的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61,其直角坐标的两个坐标分量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66,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67
    • 而由直角坐标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40可以计算极坐标的极径和极角: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69;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70

    极坐标和坐标系平移👺

    • 在直角坐标系中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71,以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72为极点,以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49轴正方向为极轴方向建立极坐标系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74
    • 则此时的极坐标和直角坐标间的转换公式是如何的?
    • 分析
    • 建立新直角坐标系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75我们以极坐标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76的极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77作为的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78的坐标原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79轴作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80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79轴,并以极径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82作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83轴正方向,单位长度不变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20是坐标面上的一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85坐标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86
    • 由直角坐标系平移公式,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87;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88,即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20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78坐标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91
    • 由标准直角坐标和极坐标转换公式可知: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92;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93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20的极坐标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95,则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20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80坐标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98;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99,
    • 由直角坐标平移公式: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00的坐标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01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 在给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下,若二元方程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02,满足以下两个关于曲线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103的条件,则称该方程为曲线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103的方程
    • 曲线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05上的任意点坐标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86满足方程
    • 所有满足方程的坐标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86所对应的点都在曲线上
    • 总之,曲线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103是坐标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40满足方程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02的所有点的集合,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称为曲线的普通方程
    方程和曲线的数形结合
    • 建立了直角坐标系后,一个有序数对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而一个二元方程表示一条平面曲线,这样就使数与形结合起来,使我们可以通过对数量关系的讨论来研究图形
    • 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几何图形直观的演示函数方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几何图形中可能提示某些问题的解决途径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 在给定的平面上的极坐标系下,若方程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111所有点恰好构成曲线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12,则称次二元方程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111为曲线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12极坐标方程
    • 或者说,曲线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12由极坐标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116满足方程的所有点组成的,则称方程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111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12的极坐标方程
    • 由于平面上点的极坐标不唯一,所以曲线的极坐标有多组表示形式,这里要求曲线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12至少有一组极坐标表示能够满足极坐标方程即可
    • 例如极坐标方程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20,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21显然满足方程,但是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122的其他极坐标表示,例如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23不满足方程,但只要有一组表示满足方程,则称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122满足方程

    简单极坐标方程形式

    • 通常极坐标形如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25,即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07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0的一个函数

    极坐标点的对称性和图形对称性

    • 由极坐标系中点的对称性可得到极坐标方程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25图形对称性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29=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130,则图形关于极轴对称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29=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32,则图形关于射线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50所在直线对称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134,则图形关于极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37对称

    简单图形的极坐标方程

    1.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136表示以极点为圆心,以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37为半径的圆
    • 因为极角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21无论取何值,极径总为1
    • 也可以将极坐标用直角坐标表示,再判断图形: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39,从而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140显然是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
    1.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141表示极角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142的射线
    • 因为无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143取何值,总是在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144的终边上

    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 设极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37到直线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35的距离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47;由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37像直线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35作垂线,且由极轴到垂线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50的角度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142,求直线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35的极坐标方程
    • 在直线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35上任意取一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1,在直角三角形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55中,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156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57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158时直线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59和极轴垂直,此时方程变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60,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61时,直线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59和极轴平行,此时方程变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163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64,则直线过极点,设此时直线与极轴的夹角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65则直线方程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166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167
    • 可见,直线极坐标方程形式比普通方程复杂,因此只有在特殊情况下采用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圆的极坐标方程

    圆心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168处且过极点的圆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69,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70
    • 可以用描点法做出方程的草图,事实上,这是一个圆,圆心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71;半径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172
    • 从对称性的角度分析,该方程满足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73=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174所以其关于极轴对称
    • 意味着草图只要列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175范围内的部分即可通过对称得到另一半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76
    推导方式1
    • 使用圆的内接直角三角形来推导,这里圆心不在极点上,而设半径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177,圆心在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78
    • 直角坐标系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52上圆心在极轴上的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78处,且圆过极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81;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82为圆与极轴的另一交点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183时为圆上的动点,连接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184;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185;
    • 在直角三角形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186中,由三角知识: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87,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188
    推导方式2
    • 由圆的直角坐标方程,在化为极坐标方程:
    • 在直角坐标系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189上,设圆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39的半径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91圆心在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192位置上
    • 则圆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39的普通方程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94,化为一般方程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95
    • 由坐标变换公式,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96,即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97
    • 求圆心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98,半径为3(过极点)的圆的极坐标方程
    • 由圆的极坐标公式: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199=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00,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01

    圆心在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202处且过极点的圆

    • 类似上一种情况,也有两种方法推导方法,都可以得到: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03=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204,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05
    • 使用内接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关系时分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06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207两种情况讨论,均有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208成立
    • 使用直角坐标方程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09,代入变换公式可得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208,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211
    • 求圆心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212且过极点的圆的极坐标方程和直角坐标方程
    • 解:
    • 由公式可知,该圆的极坐标方程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13,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211
    •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143,得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16,由坐标变换公式,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17

    圆心在任意处的圆的方程

    • 平面直角坐标系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52的坐标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19为圆心,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20为半径的圆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221的方程是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222
    • 我们用坐标系平移的方法解释这个方程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77处为坐标原点,分别以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224轴正方向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25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226
    • 则圆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77的方程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28(1)
    • 由直角坐标平移公式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29;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230;代入(1)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231
    • 当圆心不在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轴上时,要建立圆的极坐标方程,通常将建立的极坐标的极点放置在圆心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232处,极轴与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53轴同向
    • 如此圆的坐标方程就是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34
    • 写出圆心在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35处,且过原点的圆的直角坐标方程;并把它化为极坐标方程
    • 显然该圆的半径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236,直角坐标方程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37,即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238
    • 在用坐标变换公式得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239,即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240

    应用

    利用极坐标求轨迹方程

    • 从极点作圆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241的弦,求各条弦中点的轨迹方程
    • 设圆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39上的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243,则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44是圆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39的弦,设其中点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246,则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247,即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48,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249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197,所以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251,即有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52,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253
    • 可见方程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54是一个以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55为圆心;半径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256的圆

    极坐标和圆锥曲线

    • 三种圆锥曲线共同几何特征是:圆锥曲线是某定点(焦点)和某定制线(准线)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离心率)的点的轨迹
    • 圆锥曲线极坐标方程可以统一为一种形式: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257;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258为参数,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0为自变量
    • 我们来推导它
    • 以平面上的一个点(焦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02为极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04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04与准线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59垂直,极轴所在的直线与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59交于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65;
    • 设曲线方程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266,在曲线上任取一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17,
    • 过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268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269垂直于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270于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271
    • 过极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72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273垂直于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269于点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75;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273交曲线于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77点,再作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278,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279,当离心率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80给定后,圆锥曲线就完全去欸的那个了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81;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282;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283=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284=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285,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286,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87=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288
    • 其中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89,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279,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291,则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92;所以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293,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294
    • 由几何关系: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295,即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296,即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297
    • 变形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298

    根据离心率分类圆锥曲线

    • 方程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257中的参数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300确定了曲线的3个类型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数形结合_301时为椭圆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302时为抛物线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303时为双曲线

    形状参数

    • 参数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304则确定了各类曲线的形状
    • 对于抛物线而言,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305就是标准方程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306中的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305,表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 对椭圆和双曲线而言,可以用半轴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308表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305
    • 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310,所以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311
    • 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Ox_312=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313=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坐标变换_314,即EM@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_极坐标_31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摩杜云社区用户原创、第三方投稿、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版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moduyun.com

    1. 分享:
    最后一次编辑于 2023年11月08日 0

    暂无评论

    YKlbyZv8AQ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