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
  YKlbyZv8AQAt 2023年11月02日 102 0



文章目录

  • abstract
  • 命题公式及其赋值
  • 命题常项
  • 命题变项
  • 命题公式
  • 合式公式(命题公式)
  • 限定基本联结词的合适公式的定义
  • 合式公式中的0和1
  • 子公式
  • **公式的层次定义**
  • 分层加括号
  • 命题公式的赋值和解释
  • 成真赋值@成假赋值
  • 公式的书写规范@括号的省略
  • 真值表
  • 赋值方法数量
  • 构造真值表
  • 公式分类


abstract

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

命题公式及其赋值

命题常项

  • 简单命题是命题逻辑中最基本的研究单位,其真值式确定的,称为命题常项命题常元
  • 命题常项相当于初等数学中的常数(0,1)

命题变项

  • 对应于初等数学中的变量,命题逻辑中有:取值1(真)或0(假)的变元称为命题变项命题变元
  • 用命题变项表示真值可以变换的陈述句
  • 命题变项不是命题,其和命题常项的关系如同初等数学中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命题公式

合式公式(命题公式)

  • 将命题变相用联结词圆括号按一定逻辑关系联系起来的符号串,称为合式公式
  • 单个命题变项是合式公式,且称为原子命题公式

限定基本联结词的合适公式的定义

  • 当使用联结词集{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合式公式}时,合式公式定义(递归定义)为:
  1. 单个命题变项是合式公式
  2. 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02都是合式公式,则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数理逻辑_03,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数理逻辑_04,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合式公式_05,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赋值_06是合式公式.不妨称这几个公式为一层公式
  3. 有限次应用(2)中的方式形成的符号串是合式公式
  • 合式公式也成为命题公式,简称公式
  • Note:
  • 析取联结词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07不能省略不写
  • 任意两个不重叠的子公式都要有二元联结词(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赋值_08中的联结词)链接,例如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离散数学_09就不是合式公式,而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10是合式公式

合式公式中的0和1

  • 合适公式可以出现0,1它们分别视为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赋值_11,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离散数学_12;两种表示可以相互替换和解释

子公式

  • 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13为合式公式,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14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13中的一部分(子串),则称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14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13的子公式

公式的层次定义

  • 若公式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离散数学_18是单个命题变项,则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离散数学_18称为0层公式
  • 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20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21层公式,则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数理逻辑_22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合式公式_23层公式
  • 称设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合式公式_24分别是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离散数学_25层公式,且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赋值_26,则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27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合式公式_23层的(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数理逻辑_29)
  • 即,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合式公式_30,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31,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数理逻辑_32,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离散数学_33的层数是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34

分层加括号

  • 例如: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离散数学_35可以通过加括号处理,(对1层及上的子公式加括号)使得计数其层数更加容易: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合式公式_36,可以看到,该公式的最深称括号有3层,各层如下
  • 0层: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赋值_37,(我们通常对0层不感兴趣)
  • 1层: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离散数学_38,
  • 2层: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离散数学_39
  • 3层: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离散数学_40
  • 例: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离散数学_41,可以加括号为: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合式公式_42;可见其有4层

命题公式的赋值和解释

  • 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离散数学_43是出现在公式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离散数学_18中的全部命题变项(公式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离散数学_18表示为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离散数学_46),分别为这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21个命题变项指定一个真值,称为对公式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离散数学_18的一个赋值解释
  • 写法: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合式公式_49可以简写为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数理逻辑_50

成真赋值@成假赋值

  • 若指定一组值使得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13为1,记为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离散数学_52,称这组值为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13成真赋值
  • 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合式公式_54,则称这组值为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离散数学_55成假赋值

公式的书写规范@括号的省略

  • 为了方便起见,一层公式单独出现的时候,可以省略括号不写,
  • 公式中不影响运算次序的括号也可以省去,例如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56可以简写为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离散数学_57

真值表

  • 反映公式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13所有取值及其结果的表称为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13的真值表

赋值方法数量

  • 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数理逻辑_60个命题变项(构成)的公式有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离散数学_61种不同的赋值方法
  • 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数理逻辑_60个命题变项(构成)的公式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为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赋值_63,意味着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赋值_63中公式的真值表有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离散数学_61

构造真值表

总体步骤是,列出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66个不同的赋值,分别计算它们的真值,具体的操作如下:

  1. 找出公式中所有的命题变项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数理逻辑_67,列出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离散数学_61个赋值
  • 赋值从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合式公式_69,按二进制加法加1生成下一个赋值,到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离散数学_70为止,恰好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赋值_71个赋值
  1. 公式层次分析:从低层次到高层的顺序分解公式的各个层次
  2. 对应各个赋值计算各个层次的真值,那么最后一个层次的真值就是整个公式的真值

例: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合式公式_72

000

1

1

0

1

001

1

0

0

1

010

1

1

1

1

011

1

0

1

0

100

0

0

0

1

101

0

0

0

1

110

0

1

0

1

111

0

0

0

1

  • 第1列是赋值,第2,3列是第一层子式,第3列示第3层子式,最后一列是整个公式的真值
  • 其中非首尾的各列是为了提高计算正确率的辅助列,并不是一个真值表必须的列
  • 第一列也可以看作是0层列,低层的列可以帮助计算高层的列,减少重复计算

公式分类

  • 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13在所有赋值下取值均为,则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13称为重言式永真式(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13的真值表最后一列全为1)
  • 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13在它的所有赋值下取值均为,则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13称为矛盾式永假式(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13的真值表最后一列全为0)
  • 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13不是矛盾式,则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13使可满足式,特别的,若至少存在一个成假赋值,则称DM@数理逻辑@命题公式及其赋值@真值表@公式分类_真值表_13非重言可满足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摩杜云社区用户原创、第三方投稿、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版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moduyun.com

  1. 分享:
最后一次编辑于 2023年11月08日 0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YKlbyZv8AQ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