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s 库中的 Response.json() 方法在新版本中的应用与调整
  fbzvtvmWfKEY 2023年11月19日 23 0

requests 库中的 Response.json() 方法在新版本中的应用与调整_解决方案

本文主要讨论了requests库在最新版本中Response.json()方法的使用问题。问题来自于我,我在使用requests库时遇到了TypeError异常,该异常的错误信息为TypeError: read() takes no keyword arguments。在出现问题的代码中,我尝试使用Response.json()方法将响应体转化为JSON格式。但是,在requests库的最新版本中,Response.json()方法已经不再接受decode_content=True这个参数了。因此,我在调用这个方法时会出现错误。

解决方案

对于该问题,requests库的开发者Lukasa和sigmavirus24已经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他们建议用户应该使用Response.iter_content()方法来获取响应体,并使用bytes().join()方法将响应体各部分连接起来。另外,用户还可以使用decode_content=True参数来自动编码响应体。具体的解决方案如下:

response = Response()
response.status_code = 400
data = {'error': 'some_err'}
response.raw = StringIO(json.dumps(data))
response_body = b''.join(response.iter_content(chunk_size=8192))
print(response_body.decode())

在这个解决方案中,首先创建了一个Response对象,并设置了状态码和响应体数据。然后,将响应体数据转化为字符串,并使用StringIO对象将其存储起来。接着,使用iter_content()方法获取响应体各部分,并将这些部分连接起来。最后,使用decode()方法将响应体转化为字符串。

通过这种方式,我就可以在requests库的最新版本中成功使用Response.json()方法了。同时,这个解决方案还可以处理响应体过大的问题,因为iter_content()方法可以将响应体分割成多个部分,并且我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每个部分的大小。

希望这个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或疑问,请随时提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摩杜云社区用户原创、第三方投稿、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版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moduyun.com

  1. 分享:
最后一次编辑于 2023年11月19日 0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fbzvtvmWf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