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增强型MODLEACH设计与仿真(Matlab代码实现)
  sighgy4X1iDp 2023年11月02日 33 0

✅作者简介:热爱科研的Matlab仿真开发者,修心和技术同步精进,matlab项目合作可私信。

🍎个人主页:Matlab科研工作室

🍊个人信条:格物致知。

更多Matlab完整代码及仿真定制内容点击👇

智能优化算法       神经网络预测       雷达通信      无线传感器 电力系统

信号处理 图像处理               路径规划       元胞自动机 无人机

🔥 内容介绍

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WSN由大量的分布式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节点能够收集和传输环境数据。然而,由于传感器节点的能量有限,如何延长网络寿命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此背景下,低能耗自适应聚簇层次(LEACH)协议被提出。

LEACH协议是一种经典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聚簇协议,它通过将网络节点划分为若干个簇来减少能量消耗。每个簇中有一个被选为簇头的节点,负责收集和传输簇内节点的数据。然而,传统的LEACH协议存在一些问题,如簇头节点的能量消耗不均衡、簇头选举过程中的能量浪费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增强型MODLEACH(Modified LEACH)协议。该协议在传统LEACH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以提高网络性能和能量利用效率。

首先,增强型MODLEACH协议引入了能量阈值机制,用于动态调整簇头节点的能量消耗。根据能量阈值,簇头节点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参与数据传输,从而避免能量消耗不均衡的问题。此外,协议还引入了能量补充机制,当簇头节点能量低于阈值时,其他节点可以将一部分能量传输给簇头节点,以延长其寿命。

其次,增强型MODLEACH协议改进了簇头选举过程。传统LEACH协议中,每个节点都有一定的概率成为簇头节点,这会导致一些节点在选举过程中浪费能量。而增强型MODLEACH协议通过引入节点能量和距离的权重因子,使能量较高且距离簇头节点较近的节点更有可能成为簇头节点,从而减少了能量浪费。

此外,增强型MODLEACH协议还考虑了网络中节点的移动性。在传统LEACH协议中,节点的位置是静态的,而在现实应用中,节点的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增强型MODLEACH协议通过引入节点移动性检测机制,可以实时检测节点的位置变化,并相应地调整簇头节点的选举和能量消耗策略。

通过对增强型MODLEACH协议的设计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该协议在能量消耗均衡、簇头选举效率和适应移动性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性能。然而,该协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节点能量补充机制的效率和节点移动性检测的准确性等。因此,我们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总之,增强型MODLEACH协议是一种对传统LEACH协议进行改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聚簇协议。通过引入能量阈值机制、改进簇头选举过程和考虑节点移动性等措施,该协议能够提高网络性能和能量利用效率。然而,仍需进一步研究来解决该协议存在的问题,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

📣 部分代码

if Case==1
    se=strel('disk',2);
elseif Case==2
    se=strel('disk',3);
elseif Case==3
    se=strel('disk',4);
elseif Case==4
    se=strel('disk',6);
end
[xx,yy]=size(Im);
[L,num]=bwlabel(Im,8);

R0=false(size(Im));
for i=1:num

    R=false(size(Im));
    R(L==i)=1;
    A(:,:,1)=R;
    Connex_Num=zeros(100);
%     Connex_Num(1)=connex(A(:,:,1)); %connex conculate connected
    [~,Connex_Num(1)]=bwlabel(A(:,:,1));
    Y=zeros(xx,yy); 
    k=1;
    n=0;
    while sum(sum(A(:,:,k)))~=0   
        A(:,:,k+1)= imerode(A(:,:,k),se); %use se rode 
    %     figure
    %     imshow(A(:,:,k));
        %Connex_Num(k+1)=connex(A(:,:,k+1)); 
        [~,Connex_Num(k+1)]=bwlabel(A(:,:,k+1)); 
        if  Connex_Num(k)<Connex_Num(k+1)
            Connex_Num(k)=Connex_Num(k+1); 

        end
        if  Connex_Num(k)>Connex_Num(k+1)
    %         Connex_Num(1)=Connex_Num(k+1);   

            temp1=A(:,:,k+1); 
            temp2=zeros(size(A(:,:,k+1)));
            if Connex_Num(k+1)==0
                temp1=imdilate(A(:,:,k),se);
                U(:,:,k)=temp1;
                n=n+1;
                y(:,:,n)=temp1;
                A(:,:,k)=0;
            else
                Connex_Num(k+1)=Connex_Num(k); 
                while sum(sum(temp1-temp2)) 
                    temp2=temp1;  
                    temp1=imdilate(temp1,se)&A(:,:,k);  
                end 
                n=n+1;
                U(:,:,k)=temp1;         
                y(:,:,n)=A(:,:,k)-U(:,:,k);
            end
    %         figure
    %         imshow(y(:,:,n));
                Y=Y+y(:,:,n); 
    %         figure
    %         imshow(Y);
              if bwarea(U(:,:,k))>60
                  A(:,:,k)=U(:,:,k);
              end
        end        
        k=k+1;
    end 
    % [n,W]=connex(Y);
    Rz=Y;
    R0=R0+Rz;

end

if Case==1
    Z1=imdilate(R0,se);
    Qt=bwdist(Z1);
    L2=watershed(Qt);
    I1=L2==0;
    I2= Im&~I1;
    Z=bwareaopen(I2,200,4);
elseif Case==2
    Z1=imdilate(R0,se);
    Qt=bwdist(Z1);
    L2=watershed(Qt);
    I1=L2==0;
    I2= Im&~I1;
    Z=bwareaopen(I2,100,4);
elseif Case==3
    se1=strel('disk',1);
    Z0=R0;
    Z1=imdilate(Z0,se1);
    Qt=bwdist(logical(Z1));
    L2=watershed(Qt);
    I1=L2==0;
    I2= Im&~I1;
    Z=bwareaopen(I2,300);
elseif Case==4
    se1=strel('disk',3);
    Z1=imdilate(R0,se1);
    Z1=imdilate(Z1,se1);
    Qt=bwdist(logical(Z1));
    L2=watershed(Qt);
    I1=L2==0;
    I2= Im&~I1;
    Z=bwareaopen(I2,800);
end

function res_dt=dta(fg_mask,h)
% 
% m=~bwareafilt(~m,[round(min_hole_size)  inf]);
% m = bwareafilt(m,[round(min_object_size),Inf]);

m=bwdist(fg_mask==0);
m=imhmax(m,h);

m=imregionalmax(m);

objects=m;
points=zeros(size(objects));
s = regionprops(objects>0,'centroid');
centroids = round(cat(1, s.Centroid));
for kp=1:size(centroids,1)
    points(centroids(kp,2),centroids(kp,1))=1;
end

res_dt=points.*fg_mask;

⛳️ 运行结果

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增强型MODLEACH设计与仿真(Matlab代码实现)_无人机

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增强型MODLEACH设计与仿真(Matlab代码实现)_Qt_02

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增强型MODLEACH设计与仿真(Matlab代码实现)_路径规划_03

🔗 参考文献

[1] Mahmood D , Javaid N , Mahmood S ,et al.MODLEACH: A Variant of LEACH for WSNs[J].IEEE, 2013.DOI:10.1109/BWCCA.2013.34.

🎈 部分理论引用网络文献,若有侵权联系博主删除
🎁  关注我领取海量matlab电子书和数学建模资料

👇  私信完整代码和数据获取及论文数模仿真定制

1 各类智能优化算法改进及应用

生产调度、经济调度、装配线调度、充电优化、车间调度、发车优化、水库调度、三维装箱、物流选址、货位优化、公交排班优化、充电桩布局优化、车间布局优化、集装箱船配载优化、水泵组合优化、解医疗资源分配优化、设施布局优化、可视域基站和无人机选址优化

2 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面

卷积神经网络(CNN)、LSTM、支持向量机(SVM)、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极限学习机(ELM)、核极限学习机(KELM)、BP、RBF、宽度学习、DBN、RF、RBF、DELM、XGBOOST、TCN实现风电预测、光伏预测、电池寿命预测、辐射源识别、交通流预测、负荷预测、股价预测、PM2.5浓度预测、电池健康状态预测、水体光学参数反演、NLOS信号识别、地铁停车精准预测、变压器故障诊断

2.图像处理方面

图像识别、图像分割、图像检测、图像隐藏、图像配准、图像拼接、图像融合、图像增强、图像压缩感知

3 路径规划方面

旅行商问题(TSP)、车辆路径问题(VRP、MVRP、CVRP、VRPTW等)、无人机三维路径规划、无人机协同、无人机编队、机器人路径规划、栅格地图路径规划、多式联运运输问题、车辆协同无人机路径规划、天线线性阵列分布优化、车间布局优化

4 无人机应用方面

无人机路径规划、无人机控制、无人机编队、无人机协同、无人机任务分配、无人机安全通信轨迹在线优化

5 无线传感器定位及布局方面

传感器部署优化、通信协议优化、路由优化、目标定位优化、Dv-Hop定位优化、Leach协议优化、WSN覆盖优化、组播优化、RSSI定位优化

6 信号处理方面

信号识别、信号加密、信号去噪、信号增强、雷达信号处理、信号水印嵌入提取、肌电信号、脑电信号、信号配时优化

7 电力系统方面

微电网优化、无功优化、配电网重构、储能配置

8 元胞自动机方面

交通流 人群疏散 病毒扩散 晶体生长

9 雷达方面

卡尔曼滤波跟踪、航迹关联、航迹融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摩杜云社区用户原创、第三方投稿、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版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moduyun.com

  1. 分享:
最后一次编辑于 2023年11月08日 0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sighgy4X1i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