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常见设计范式?
  JBGzdRXX0ZNf 2023年11月02日 43 0

关系型数据库的常见设计范式有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分别简称为1NF、2NF和3NF。


第一范式(1NF)是指一个关系(表)中的每个属性(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值。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属性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子属性,那么它就不符合第一范式。例如,一个包含“姓名”和“地址”两个属性的表不符合第一范式,因为“地址”属性可以进一步分成“省份”、“城市”和“街道”等子属性。为了符合第一范式,需要将“地址”属性拆分成单独的“省份”、“城市”和“街道”三个属性,每个属性都只包含一个原子值。


第二范式(2NF)是在满足第一范式的基础上,每个非主键属性都完全依赖于主键。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非主键属性只依赖于主键的一部分,那么它就不符合第二范式。例如,一个包含“订单号”、“产品编号”、“产品名称”和“产品单价”等属性的表,如果产品单价只依赖于“产品编号”,而与“订单号”无关,那么就不符合第二范式。为了符合第二范式,需要将该表拆分成两个表,一个包含“订单号”和“产品编号”,另一个包含“产品编号”和“产品单价”等属性。


第三范式(3NF)是在满足第二范式的基础上,消除了非主键属性之间的传递依赖。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非主键属性依赖于另一个非主键属性,而不是直接依赖于主键,那么它就不符合第三范式。例如,一个包含“学号”、“姓名”、“班级”和“班主任姓名”等属性的表,如果“班主任姓名”只依赖于“班级”,而不直接依赖于“学号”,那么就不符合第三范式。为了符合第三范式,需要将该表拆分成两个表,一个包含“学号”、“姓名”和“班级”,另一个包含“班级”和“班主任姓名”。


总体来说,这些范式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能够满足一定的数据完整性和规范性,减少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从而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摩杜云社区用户原创、第三方投稿、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版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moduyun.com

  1. 分享:
最后一次编辑于 2023年11月08日 0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JBGzdRXX0Z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