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的崛起—区块链定义的价值互联网
  mcY8w4sKMujI 2023年11月02日 44 0

【编者Peter Ye按】

一、区块链出现的必然


区块链的出现,是人与地球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的必然产物。人类自诞生以来,主要面临的就是两大挑战:生存和发展。

新世界的崛起—区块链定义的价值互联网_区块链

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每新增加10亿人口,从原来的几百万年,到一百多年,再到三十多年。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只有两种方法:

1、向地球以外的空间探索机会

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的神舟飞船和航天员、美国NASA、马斯克的公司SpaceX等,都在不懈的努力。


2、在地球内优化资源配置

现实可行的则是尽可能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提高人类单位时间的产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简称“云大无人区”以及自动化技术孕育而生。


为什么区块链能优化资源配置呢?

能量、信息、人才、资本或价值,任何能促进以上四要素高效流动的方式都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回顾历史,交通工具解决了能量、人才的高效流动;互联网解决了信息随时流动,移动互联网解决了信息随地流动,而物联网将解决信息随物采集和流动。构建在三者基础之上的区块链能促进资本或价值的随时随地随物地流动。区块链能跨越时空、人脉、组织乃至国家,构建多中心、原本弱信任的大规模分布式环境之间的信任,促使参与者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并激活闲置资源:物质(硬件,包含计算、存储、网络)、资本、时间和人脉等。在物联网时代,区块链不仅可以链接人(如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还可以链接物(如传感器),形成百亿甚至千亿级的网络,这样的价值网络远远超越传统的互联网。


二、新世界蓝图

我在比特数字参与拍摄的《价值时代》第一期《算力改变世界》视频中,提到了平行世界,认为虚拟世界是有别于我们身处的物理世界,但又有着紧密的联系。矿机所提供的算力,其实就是将实体世界的能量输送到虚拟世界里,成为这个虚拟的数字经济体里的,可信的基础设施。


很高兴在后来的学习和思考过程中发现了朱嘉明老师、牛顿先生都有类似平行世界、新世界的提法。牛顿先生在2018.10.09的文章《第一张通往数字新大陆的航海图》中,剖析得非常深刻。

新世界的崛起—区块链定义的价值互联网_基础设施_02

在牛顿先生的这篇文章里,按照是什么、属于哪个主题进行分类,把资产分为如下四个部分:原子资产,比特资产,以及他们分别对应的从属关系。


他认为:原子资产属于旧世界,但是会通过token将从属关系映射到新世界,这也是大家口中常说的“通证化”;比特资产属于新世界,它的从属关系也会从比特世界中自然生长出来。


例如:

· 房子:对于绝大多数为了居住需求的房子而言,毋庸置疑的原子资产;

· 黄:黄金是一种古老的货币,它本身有一定的工业属性和饰品属性,但更多的是货币的金融属性。所以它应该是比特资产的比重更大,但同时也有原子资产的部分;

· 品牌:完全由人类想象出,毋庸置疑的比特资产;

· 行为数据:之前甚至不被大家认为资产,交易更多的也是在冰山之下,这部分属于数字的资产化,也即比特资产;

· 公司:需要判断它所拥有的是哪一类资产,如果拥有的更多是原子资产,如万科,则原子资产的比重更大。如果拥有更多的是比特资产,如阿里巴巴,则比特资产的比重更大。


三、区块链的意义

任泽平在2019年3月3日的文章《于无声处听惊雷——从2018年统计公报看中国未来》提到,“据IMF估计,2018年全球GDP总量达84.8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和美国占全球GDP比重分别为16.1%和24.2%”。中国2018年GDP相当于90万亿元人民币。


注意这个全球GDP是84.8万亿美元。根据非小号现在(2019年3月3日19:33)的数据,数字货币总市值约为1364亿美元,其中比特币约674.27亿美元,以太坊141.38亿美元。也就是说,数字货币总市值仅占全球GDP的千分之一点六。


我认为物理世界的资产会逐步映射到虚拟世界。2018年8月那会儿,我觉得将来可能会有多达50%~60%的映射,这样数字货币仍有超过两三百倍的增长。

然而,2019年春节期间阅读了林左鸣老师的《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意识到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的虚拟经济,它的总价值会远大于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的实体经济。需要注意的是,有别于人们通常理解的狭义的虚拟经济(由实体经济衍生的各种金融活动),广义虚拟经济是指既满足人们生理需求或功能要求同时又满足人们心理需求(并且往往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为主导),以及只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经济。这本书里提到的容介态,是指实体价值由于不断容纳入信息介质而进化为更高级价值的信息态。我觉得,如老字号或者奢侈品,除了满足了基本生理需求之外,还满足了安全感(对老字号的信任)、被认可被尊重(奢侈品带来别人的重视)等心理需求。


实际上,满足衣食住行的生理需求,在现代社会是比较容易达到的,而且消费相对较低。当温饱之类的生理需求满足后,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有安全、情感、被尊重、自我实现等心理和精神需求,而且这部分的消费会逐渐增加。

新世界的崛起—区块链定义的价值互联网_区块链_03

任泽平在2019年3月3日的文章《于无声处听惊雷——从2018年统计公报看中国未来》提到“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创新高,消费主导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三产对经济的贡献率创历史新高,消费的贡献大幅提高。从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2%、40.7%和52.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35.8%和60.1%,较上年变化-0.9、-0.5和1.3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创历史新高“。

新世界的崛起—区块链定义的价值互联网_基础设施_04

虽然服务业不能完全和广义虚拟经济这个新世界完全一一对应,但重合度很高。2019年春节期间,影片《流浪地球》非常红火,至今票房已破45亿元人民币,如果从劳动创造财富的角度来看,摄制组投入的劳动并未增加,影院增加的劳动也不多,但总体财富与日俱增。毫不夸张的说,这部电影为中国整个的GDP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在林左鸣的《广义虚拟经济学》里,还提出了生活创造财富、财富是文化的载体等观点,我也非常认同。生活的范围远远大于劳动;当基本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人们愿意花费在满足心理和精神需求的开支也将远远大于温饱方面的开支。类似影视、书籍、音乐、教育、游戏等优质的数字内容可以很容易的被复制利用,而成本却不会成百上千地增加。


因此,我改变了自己的观点,相信未来虚拟世界的资产(如牛顿先生提出的比特资产,林左鸣提出的虚拟经济)会远远大于实体世界的资产(如牛顿先生的原子资产,林左鸣的实体经济)。


数字化是无可阻挡的趋势。虽然当下每个人的生理信息、行为数据、心理信息,数字化的比率还很低,但随着软件定义世界的逐步深入,因为需要便利的生活,低成本高效率的利用信息,我们将主动拥抱,或者被动接受,使得每个个体的数字化比率逐年攀升。在互联网大规模普及之前出生的人们可能感受不到,但那些诞生之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价值网就已经普及的新生代们,数字化生活反而成为一种常态,为了和他们交互,年长的人也会或多或少地提高自己的数字化生活的比率。


在数字化征程中,个体信息的隐私保护、数字资产的安全和转移将变得越来越重要,由区块链搭建的可信基础设施(可信计算、可信存储)将成为必须,因为区块链世界里每一个比特都同时被存储记录在各个节点上,无法随意的增删或者修改,极大地增强了确定性。


在王嘉平的文章《区块链到底有什么了不起》中有一段话:“区块链将冯诺依曼架构的计算机构架进一步拓展,是其同特定的物理计算设备分离,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计算过程被单一的控制方掌控,让所有的人都可以信赖这个计算系统”。这让我想起了我组织撰写的《软件定义存储》提到的,受VMware首倡的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SoftwareDefined Data Center)分成了三个阶段:

1、抽象(解耦或标准化)

2、池化(虚拟化)

3、自动化(策略驱动)


之前我在《变化即挖矿 --- 从FCoin交易所、麦当劳发行MacCoin代币引发的思考》提到:块链就是全网同步的分布式日志集或记录


以区块链1.0也即比特币为例,它包含了记账或者记日志的这类的指令,以及账本或日志这类的数据。指令和数据形成了一个逻辑的计算系统。早期的计算机,它的软件系统和数据都是紧密耦合在物理计算机里的,这台计算机容易被损坏,指令和数据也都容易被篡改;后来出现了高可用集群,物理上的安全性有所保障;虚拟化和云计算出现后,软件系统和物理硬件进行了解耦。但是,无论软件系统漂移到哪个物理硬件上,该物理硬件的所有权都属于同一个个体或者组织。因此,有可能因为对外界防范不严密(如黑客攻击),或者内部的误操作,甚至是恶意操作,导致指令或数据被篡改。


然而,采用区块链使得软件系统运行在成千上万个节点上,而且大家做的是同一件事情:记账或者记日志。这成千上万个节点的物理硬件的所有权归于不同的个体或组织,而且他们之间还相互不认识。因此,这个软件系统不仅从物理位置上实现了解耦(架构的去中心化),还实现了使用权和所有权的解耦(组织的去中心化)。实际上,整条公链的各个节点,是基于共识(公开的规则),由许许多多相互不认识的个体或组织,以自组织的方式构建而成,本质上没有任何个体或组织拥有所有权。因此也就没有单一的控制方能掌控,或者篡改上面的指令或数据。这是一种非常彻底的解耦。


需要注意的是,在比特币系统里,并没有实现共享计算,而只是完成了共享账本,大家做的同样的计算。然而就是这个共享的账本处理,掀开了IT历史的新篇章,因为这个处理过程被所有节点参与方都认可,是可信基础设施的基石。


四、区块链将如何发展

区块链要发展,基础设施必须先行。区块链理想的IT基础设施,也应该是没有所有权的,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虚拟的数字世界里,真正可信的基础设施。它将包含共享的计算、共享的存储、共享的网络,利用Token激励,将千万个节点的IT资源汇聚成池,也即软件定义的第二阶段:池化,或者各自可称为区块链计算、区块链存储、区块链网络。也有可能并非各自独立成池,而是组合起来,例如存储和网络结合起来。


区块链的资源池,为了达到极大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需要实现计算、存储或网络等资源供需的智能匹配。我在《由争议拼多多之货找人想到的 & BlockChain Storage 之5、区块链存储 - 存储供需的智能匹配》文章里详细地阐述了实现存储资源供需的智能匹配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供需匹配说起来简单,实现起来难度很大,实际上就是算法为王。今日头条、拼多多因为实现了信息和人、货和人的精确匹配算法,就成长为独角兽公司。有别于中心化的IT基础设施,结合Token并由市场动态调整的资源池供需平衡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必须依赖强大的算法来实现。这里引述一下

原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算法经济:资源配置的新机制》的话:“算法经济的意义在于,传统上市场供需匹配依靠市场的自发力量实现,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市场供需匹配在自发力量的基础上,通过算法的应用大幅改善匹配效率和交易成本”。


池化(或称为基础设施共享)的过程中,实际上就伴随着自动化,其实就是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因为合约是大家之前达成共识的,执行过程中不会有人为的干扰或误操作,因此执行过程效率高成本低,而且结果可信。


五、我们如何参与区块链

区块链从业者,从狭义的观点看,就是那些公链和许可链(联盟链和私有链)的产品或服务的研发、销售、市场、社区等相关人员。但从整个生态来看,也就是从广义的观点看,整个上下游的人员都应包括在里面。例如,区块链媒体、布道者、相关的基础科学(至少包含数学、经济学、法律、社区组织)的科学家或研究人员、矿工(区块链基础设施的投资者和建设者)、矿机提供商(如比特大陆)、区块链开源项目的社区贡献者和参与者、DApp用户(早期用户尤其是付费用户难能可贵,是区块链能进入良性发展的第一动力)、币圈用户(为扩大区块链的影响做出了贡献)……。


在微信公众号-乐生活与爱IT,曾发表过《区块链创业和投资分析:早期阶段哪些项目可能性较大?》,也可作为参与区块链的参考。


由于区块链横跨了多个学科,而且在金融和商业组织形态上都有了巨大的变化,达到大规模商用的道路还漫长。从1991年互联网的WWW诞生,到2006年AWS首推云计算,开始逐步实现互联网信息和计算存储能力的极大自由度使用,历经了15年;从比特币(区块链1.0)的诞生到今天,历经了10年多。相信区块链的商用已经不远了,因为它自带了金融属性和激励机制,相信它会比互联网发展得更为迅猛。


索引:

1、第一张通往数字新大陆的航海图 | 牛顿先生深度

https://www.jianshu.com/p/aaee7137a2b5

 

2、于无声处听惊雷——从2018年统计公报看中国未来

 

3、由争议拼多多之货找人想到的 & BlockChainStorage 之5、区块链存储 - 存储供需的智能匹配

 

4、拼多多、头条和Netflix们的增长逻辑:京东为什么错过了一个时代


5、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摩杜云社区用户原创、第三方投稿、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版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举报邮箱: cloudbbs@moduyun.com

  1. 分享:
最后一次编辑于 2023年11月08日 0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mcY8w4sKMujI